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半夏地里用什么除草药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半夏地里用什么除草药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半夏是什么草药?
1,半夏为温化寒痰药。
多在农历五月采收,此时正值夏季之半而荣获其名。
色白,质坚实,粉性足,产于四川,云南为质量优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下品。
2,味辛,性温,善燥除湿浊而化痰,有止咳作用,是温化寒痰之要药,尤其善治脏腑湿痰。治疗痰湿壅肺咳嗽,痰白质稀可配:
陈皮,茯苓,为伍同用,如《二陈汤》。
3,入脾胃二经,擅燥化中焦痰湿,以助脾胃运化,又能调中和胃,可止各种原因的呕吐,可随证配伍使用,常与生姜共用,如《小半夏汤》。
4,生半夏:有毒,化痰止咳。
法半夏:调脾和胃,燥湿化痰。
姜半夏:燥湿化痰力大,降逆止呕效高。
清半夏:辛燥性少,燥湿祛痰力弱。
半夏,又名地文、水玉,生于河流谷地之处,是一种中草药。味辛,性平。主治外感伤寒,身体恶寒发热,心腹间郁结坚硬之感,可使体内郁气下行,能治疗咽喉肿痛、头晕目眩、胸胀、咳嗽、气逆、肠鸣,止汗。
但有关书籍上说半夏含有生物碱。半夏有个故事,相传,宋代广州知府杨立之,经常喜欢用鹧鸪下酒。有一天突然感到咽喉疼痛异常,无法饮食,服了几剂清热解毒的药,没有效果,反而肿痛、脓血不止,于是派人请来名医杨吉老。杨名医问了症状后说:大人若要早日病愈,需先吃一斤生姜。杨知府立即派人买了一斤生姜,洗净切片,把它吃完,一会儿,咽喉脓血不见,喉肿也基本消退。杨知府不知其所以,问杨名医为何生姜怎么厉害?杨名医说:“我得知你喜欢食鹧鸪,而鹧鸪最爱吃半夏,你常年用此下酒,半夏之毒就积蓄在你体内,侵及咽喉。医书上有生姜可攻半夏毒之说,所以我先用生姜清除半夏积毒,然后再用其他方剂给你扶正固本。”
半夏它是一种天南星科的小草本植物的块茎,为稍扁的圆球状。它作为一种化痰药,其基本功效是燥湿化痰。
👉半夏不但能燥湿化痰,还有比较强的止咳作用,它既是化痰药也是止咳药。它的药性偏于温燥,一方面能够使湿痰的量减少,就是消痰的作用;对已经生成并停贮在肺窍的湿痰,又有祛痰的效果,所以主要用于湿痰咳嗽。半夏历来就称为中医临床治疗湿痰咳嗽的要药,比如二陈汤。
👉半夏的降逆止呕,其实就是止呕,降逆是降胃气上逆。半夏长于治疗痰饮呕吐,也可以说是寒痰呕吐,或者说是湿痰呕吐,都是它的特长。最有名的配伍是生姜,半夏是有毒的,生姜可以解半夏毒,它们是相畏相杀的关系。这两个药都能够温里散寒止呕,当然生姜更强一些,孙思邈把生姜和半夏都称为止呕圣药。中药当中最好又最常用的两味止呕药同用,这个方就是小半夏汤,寒饮呕吐或者湿痰呕吐都可以用。
👉有书上提到半夏外用可以治疗疮痈肿痛,能消肿止痛。因为它能够化痰,有的肿痛与痰有关,比如阴疽流注。
半夏在哪里种?
半夏在我国的分布很广,除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和西藏未见野生外,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。湖北主要分布在荆州、潜江、阳新、天门、恩施等地。主产于四川、湖北、贵州等地。四川所产半夏质量最好,产量亦最大。
答:半夏又名地文、守田等,属天南星科半夏属药用植物。因其生于夏至节气前后,此时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,夏天也过半,故名半夏。
半夏具有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等作用。
半夏几乎在全国各地(除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外)都能种植。半夏的种植方法如下:
一、选地整地
半夏宜选湿润肥沃、保水保肥能力强、质地疏松、排灌良好、中性沙质壤土或壤土种植,也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种植。平原地区种植,应选择能排能灌的、地势较高的地块。
地选好后,于10-11月,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,除去石砾及杂草,使其风化熟化。
种植前一定要起沟做床,沟深25厘米左右,床宽1.2米左右。
二、繁殖方法
一)块茎繁殖:半夏栽培2-3年,可于每年6月、8月、10月挖取地下块茎。选横径粗0.5-10㎝、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的中、小块茎作种,小种茎做种比大种茎要好。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沙土,贮藏于通风阴凉处,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去栽种。以春栽为好,秋冬栽种产量低。
二)株芽繁殖:夏秋间利用叶柄下成熟的株芽进行条播栽,行距10-16厘米,株距6-10厘米,开穴,每穴防株芽3-5个,覆土厚1.5厘米左右。同时,施入适量的混合肥,既可促进株芽萌发生长,又能为母块茎增施肥料,有利增产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半夏地里用什么除草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半夏地里用什么除草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